何小琴:“小琴啊,她是个好闺女”|“沿河水务人”系列报道七
来源:天眼新闻 2023-08-18 13:08:51

走进沿河爱新村,空气清新得像是被洗过一般,没有一点混浊,阳光下也看不到一丝尘埃,被柳树环抱的农家小院使人如醉如痴。夕阳余晕透过层层枝叶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一层黄灿灿的颜色,烟囱冒出缕缕炊烟。

几只燕子在空中掠过,地上鸡鸭在门前散步觅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暮霭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宁静的夜,劳作归来的人们都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就在2020年以前,爱新村是沿河官舟镇唯一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村里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


【资料图】

但是,困难再多,也挡不住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帮扶的脚步。何小琴,就是其中的一员。

离开村子已2年,何小琴说,她时常感到,人虽离村心在村,就像村里住着她的亲人。

“小琴,最近工作忙不?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哦!”

“您老放心!好着呢!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胃病好点了吗?胃药还有没有……”

近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爱新村村民陈乐红给曾在该村驻村的干部何小琴打电话,询问何小琴工作和家庭的状况,并一再叮嘱:不要太劳累了。

陈乐红电话中的小琴就是沿河水务局于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派驻爱新村的驻村干部何小琴。

“小琴啊,对我们像亲人,像晚辈孝敬长辈一样对我们,我们也把她当亲闺女看。”村民陈乐红说,她只要一来,没有一次是空手,胃痛药、牛奶、面包、皮蛋、洗碗精、香皂等等,每次都给我们带这样那样的。

“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她了,心里就挂念,大家都想她来村里转转。不需要她带什么,就是大家想她了。”陈乐红补充道,她是个好闺女呀!

“最近您老身体还好吗?虽是夏天,但连续下雨,温度骤降,穿得暖吗?”何小琴挂掉陈乐红的电话,立马给陈乐奇拨了过去,关切地问。

“小琴很关心我们家。拆危房、建牛棚、装修新房、购买生活用品,样样帮我们,就像对家里老人一样。”陈乐奇竖起了大拇指。

陈乐奇家里有一个孩子,腿因患骨癌而截肢,生活过得艰难,何小琴积极给他家申请低保、推荐种植经济作物和协调就近务工机会。

“一开始,陈乐奇老人因家庭不如意,不太理我们工作人员,后来我们不断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全面地进行帮扶,老人的态度逐渐好转,后来只要看到我们,就喊我们到家里去吃饭。”何小琴说,人心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你。

村民陈勇家四个孩子读书,家属有病在身,家里过得拮据,她经常前去探望。“她每次都像走亲戚一样,不是买这样就是买那样,我们都不好意思了。”陈勇说,她不仅在经济上帮助我们,还在思想上帮助我们的几个孩子。

“你们要好好读书,你们爸爸一人撑起这个家,不容易呀!你们一定要把爸爸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化成努力学习的动力。”陈勇说,她每次都说在了孩子的心坎上,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越发努力了。

“每次路过陈勇家门口,他都把牛奶送出来递到我手上,用花生给你兜里塞得满满的。”何小琴说,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没想到,村民把我们当亲人,每每想来,心中一股股暖流涌动。

记者手记:

村民是驻村干部的一面镜子,你啥表情,就还你啥表情。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你当亲人,你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群众就和你一条心。

他们,把驻地当家乡,把村民当亲人,一心带领百姓拔穷根、谋致富;驻村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能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驻村工作,不仅要身要驻村,心还要住进村民的家里。只有把村民当“自家人”,才能把工作做进群众的心里;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和群众打成一片,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使爱新村这个深度贫困村迅速蜕变,赢得了群众的由衷赞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编辑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